《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2年十大成果》发布(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9月2日,由北京市卫健委、国家卫健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共同主办的公共卫生高峰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昂在论坛上发布《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2年十大成果》。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2年十大成果》发布(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

据李昂介绍,2012年,北京市设立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由市财政设立专项科技经费,由市卫健委组织开展医学应用研究、医学应用基础研究、医学成果转化研究及医学人才培养。截至目前,首发专项累计资助项目1990项,累计支持经费7. 8亿元。

为发挥首发专项优秀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市卫健委组织专家从1990个支持项目中筛选确定出《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 2022年十大成果》并予以发布。

成果名称:《CAD-1001治疗PTPRZ1-MET融合基因阳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研究者: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江涛团队

该项目在首发重点攻关专项的支持下,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成果以亮点文章发表于《cell》,获评“2018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目前该药已完成全部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药患者总生存期延长一倍,已申请国家1.1类新药,上市后,该药将成为我国首个脑胶质瘤靶向药物,造福胶质瘤患者。

成果名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改良DLI进一步降低难治复发白血病移植后复发》

研究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团队

创建全球首个非体外去T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北京方案”,在2011年首发专项基金的支持下,首次证明了半相合移植治疗成人标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优于化疗;在2016年首发专项基金的支持下,率先建立复发防治新方案,有效降低了移植和复发率。

成果名称:《北京市脑血管病大数据检测平台》

研究者: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团队

开展了北京地区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病监测信息平台和防控大数据平台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重大慢病大数据监测平台,为慢病防控提供了“北京方案”。脑血管病检测平台的建立,连续10年为北京提供了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和医疗质量检测数据,支撑了北京相关防控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成果名称:《北京地区脑卒中远程诊治网络试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团队

依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通过融合5G通信等技术,开发“一键通”远程卒中救治平台,创建智慧卒中救治新模式。首创的5G移动卒中单元,实现了上车即入院、上车即溶栓,为患者平均节省40~50分钟的救治时间,使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良好预后提高90%,改写诊治指南,为世界的脑卒中防治作出了中国贡献。

成果名称:《IgA肾病无创诊断及靶向治疗》

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吕继成团队

开发了IgA肾病的无创诊断辅助工具NephroPlexr™IgA检测试剂盒,同时发明了IgA肾病的原创一类新药IgA长效蛋白酶PKU308,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肾脏沉积的IgA,从而达到完全免疫学的缓解,推动肾炎从传统的激素治疗向靶向及精准治疗时代的转变。

成果名称:《基于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分析与检测系统》

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团队

采用创新的图像分析技术和优化的血流动力学计算方法,避免了病人会出现的各种不适风险,节约了压力导丝的费用开支。研究成果在高水平的医学期刊上发表,产品获得了欧盟认证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实现了中国冠脉功能学评估产品海外出口零的突破。

成果名称:《医疗机构新冠疫情应急响应及常态化防护措施》

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团队

构建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急转换触发行动实操指南,有效将流调启动时间从2天缩短至 12 小时以内,并依托自主研发的对比国际常用工具精准度更好的传染病预测模型,实现精准上报,切实提高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响应能力。

成果名称:《智能化社区慢病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者: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浩、刘新颖团队

构建出智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总体解决方案,建立了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和社会资源协同为居民服务的路径。研究构建的“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服务模式”被原北京市卫计委在全市推广。2019年,推广“智慧家医”工作被列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并入选国家举办的建国70周年成果展。

成果名称:《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研究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团队

建立并完善结直肠癌肝转移MDT体系及标准化流程,优化结直肠癌肝转移精准影像及病理诊断、局部治疗和系统性治疗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瘤数目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预测模型、外科手术联合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关键技术及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联合全身治疗的新理念。

成果名称:《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策略与临床应用综合研究》

研究者: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团队

经过前瞻性的队列比较研究,提出了“干扰素联合核苷酸并延长疗程”优化治疗方案,表面抗原清除概率达到了28%。由此,提出了乙肝是能够被“治愈的”这一观点。该观点领先于当时的国内外乙肝防治指南,研究成果可使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摘掉乙肝帽子,改善患者预后,防止或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责编:李欣

主编:张赫

校对:李益萌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