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

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

意大利是一个重视基础研究和创新的国度。通过深入分析,重点梳理总结了具有意大利特色、卓有成效的若干做法,包括稳定资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多渠道支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实施税收“千分之五”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重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等。最后,基于对意大利特色做法的借鉴,就优化我国基础研究生态提出了建议。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和科技创新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虽然我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目前在投入强度、资助模式、评价和激励方式,以及人才培养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这些短板已经成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深入分析基础研究传统深厚的国家的有益经验,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基础研究体系改革发展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意大利有着重视基础研究的传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2020年意大利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经费总支出的比例在22.2%~25.4%之间,平均为24.2%。与此同时,意大利在支持基础研究发展方面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下文将着重从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建设和运行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资助,以及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梳理意大利的特色做法,以期为当前我国基础研究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稳定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基础

研究‍

为保障空间科学、核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地球与环境、生命健康等领域基础研究的开展,意大利将代表国家利益的研究机构划归大学与科研部管理,大学与科研部对这些机构进行指导,国家持续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根据2022年《预算法案》,意大利对包括国家实验室在内的4家机构稳定支持情况如表1。这4家机构代表着意大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2022年获得该部对下属科研机构拨款总额的90.5%。

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

2 多渠道支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

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向宏观推进和向微观演化,大团队、大设施、大平台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逐步加强。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成为推动基础研究和科学进步的有效手段。意大利历来高度重视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认为依托大型科研基础设施不仅能培养人才和吸引国际人才,而且有助于提高意大利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根据意大利《国家科研基础设施计划(2014-2020年)》,2015-2020年意大利政府重点对56处国家级科研基础设施提供财政支持,政府通过各渠道投入17.2亿欧元,对单个科研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约为500万欧元/年。从资金来源看(见图1),公共研究机构基本基金、大学一般性财政基金、发展和协调基金、欧洲结构基金配套基金、大区基金分别投入3.0亿、0.8亿、1.5亿、2.9亿和9.0亿欧元,占比分别是17.4%、4.9%、8.7%、16.6%和52.3%。大区政府是资金的主要来源,这也显示出地方政府对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

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

3 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和支持基础研究

意大利社会捐赠体系相对健全,资金规模较为雄厚。意大利善于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2011-2020年,私人和非营利机构投入基础研究的资金占基础研究总支出的比例在3.1%~4.0%之间,平均为3.5%。虽然这部分投入的占比相对较小,但它们对于丰富意大利基础研究资助生态的多样性,以及资助医学等特定领域的基础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3.1 实施税收“千分之五”政策

2006年意大利《预算法》启动“千分之五”税收资助试点,纳税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应缴个人所得税的千分之五指定用于支持特定领域或机构,主要包括:市镇社区的公共服务、科研机构和大学、业余体育组织、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非政府组织等,当年共收到3.28亿欧元的资助。2007年正式实施该项政策,国家每年对资助总额设定上限,2014年以来每年的上限为5亿欧元。申请获得资助机构的资格由政府审核并对外发布,2022年通过审核的机构数约7.3万家。

由于公众对生命健康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千分之五”税收政策最大的获益机构是医学领域的公益机构意大利癌症研究基金会,2021年该基金会获得“千分之五”资助额6795万欧元,约占该基金会全部经费来源的50%。该基金会的2个核心业务是:资助大学、科研机构和医院开展癌症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奖学金或补助金帮助青年人才在意大利或国外完成癌症相关的专业教育。2022年共立项支持561个常规性科研项目和120个科研启动项目,批准了91个奖学金或补助金,总资助金额1.37亿欧元。

3.2 面向社会筹款的Telethon模式

Telethon基金会是一家经政府承认的非营利组织,主要通过面向社会筹集资金用于罕见病的研究和治疗。该基金会主要筹款渠道是私人捐赠、举办活动筹款、电视节目筹款、基金会存款增值等,最有特色的是通过Telethon电视节目筹款,Telethon筹款节目汇集了著名歌手、音乐家、喜剧演员等艺术家,一般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筹款成效明显。1990-2022年,该基金会共筹集到623.7亿欧元的资金,资助了2804个研发项目。

该基金会有Telethon基因和医学研究所、圣拉斐尔Telethon基因疗法研究所2家实体研究机构,主要开展罕见遗传疾病背后的机制研究,并将新知识应用于开发新疗法,以弥补罕见遗传性疾病往往被制药行业所忽视、很难得到重视的“市场失灵”。2家研究机构开展的科研活动,按类型划分,60%为基础研究,24%为临床前研究,16%为临床研究。此外,该基金会还设立了以意大利诺贝尔奖得主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名字命名的资助青年人的科研项目。

4 重视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培养

高素质人才是开展基础研究的核心力量。意大利注重通过科教融合培养、并在科研实践中激励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科研资助倾斜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4.1 科教融合培养基础研究人才

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在全国20所高校设立了分部,建立了科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模式,让有志于从事科研的青年人从大学起就有机会接触前沿科技,把先进的科研设施变成人才培养平台;科教互补、科教实质性合作也促进了重大科研成果产出。据统计(见表2),在国家核物理研究院工作的所有科技人员中,来自高校的人员数占68%,高校的人员中又以博士生和博士后为主;整个科研团队中的年轻人比重高,博士生和博士后占总人数的35%,先进的科研设施为青年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

意大利依托国家实验室创办新型教育机构,开拓了人才培养的渠道。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资助下,意大利依托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于2012年创办了格兰萨索科学研究所,并于2016年起面向全球招生博士生。目前在天体物理、计算机、数学和社会学四个领域招生博士生,每年招收40人,并提供丰厚奖学金。新型机构培养本国人才的同时,面向全球招生的政策还吸引了许多国外人才。

4.2 培养青年人员的独立科研能力

意大利重视对青年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专门设立或在重大计划中布局面向青年科学家的项目。2008年起,大学与科研部设立了基础研究投资基金(Fund for Investment in Basic Research,FIRB),资助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重点资助科研起步阶段的、无固定职位的人员,培养其独立科研能力。2008年资金总额为5000万欧元,2014年起,大学与科研部对FIRB项目进行了调整,新设青年科研人员独立科研(Scientific Independence of young Researchers,SIR)项目,对申请人的要求除了年龄在40岁以下外,还增加了获得博士学位6年之内的条件。2014年起,SIR项目年度资金总额为4700万欧元,涵盖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3个学科领域,不设重点方向,鼓励自由探索。单项资助不超过100万欧元,最长周期3年。

国家重大利益计划(Progetti di Ricerca di Interesse Nazionale,PRIN)中也单列了面向40岁以下科研人员的“青年专项”。PRIN是资助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计划,项目期为3年。2017年青年专项的资助总额占PRIN总经费的5%,2020年这一比例提高至10%,2022年又将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至30%,总经费达到2.2亿欧元。

5 广泛开展基础研究的国际合作

意大利主动开放本国优势科技资源,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这些做法促进了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集聚了优势科技资源,营造了开放创新的良好生态。

5.1 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型科研装置或设施

意大利的里亚斯特ELETTRA同步辐射加速器是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提供从紫外线到X射线的30多个不同频段超高亮度光源,为化学、医学、材料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服务。该装置对外开放程度高,据统计(见表3),2021年第II期到2022年第I期ELETTRA同步辐射加速器共有使用者1635人,他们来自全球43个国家,来自意大利之外的有989人,占总人数的60.5%。

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

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地下实验室,主要开展太阳中微子、暗物质和宇宙射线等方面的前沿科学研究,其面向国外开放的程度高,实验室内的大型科研装置主要通过国际合作由参与国共同建造。据统计,2019年,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1100多名科研人员在此开展17个科研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有来自6个国家的20家研究机构参与,来自国外机构的数量占总数的57.6%。

将先进科研设施面向全球开放,一方面,为意大利参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项目创造了条件,对于保持科研领先性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外科学家开展科研合作,有利于培养本国科技人才,特别是人才国际化视野的养成,而且有助于吸引优秀的国外人才来意大利开展合作研究。

5.2 在基础研究领域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

意大利与联合国合作,在基础研究领域先后成立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1964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1983年)和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1987年)等3个国际科技组织,意大利是主要出资方,多年来持续投入。2017-2022年,意大利政府每年向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和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出资2059万欧元、188万美元、1017万欧元,分别占机构年度运行经费的80%、38%和43%。这3个组织主要通过资助访问学者来意大利开展科学研究,向优秀青年学者发放奖学金支持攻读博士学位,设立科研基金资助基础研究项目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科学家。意大利通过3个国际科技组织为发展中国家培养的人才遍布全球,其中很多已在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士,对促进意大利与相关国家的科技合作,提高意大利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5.3 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工程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自1987年开始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参与了X染色体图谱绘制及寻找致病基因等研究工作,累计投入760万欧元。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牵头,联合其他科研单位自1986年开始参加“国际大洋钻探计划”,意大利每年出资近300万美元。意大利还参与了哈勃太空望远镜项目,每年承担5000万美元的费用。2020年,意大利作为创始国之一正式加入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SKA天文台公约,在公约中承诺在今后10年内向SKA项目捐资1.2亿欧元。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工程,对于提升意大利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融入全球基础研究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6 启示与建议

国家基础研究体系嵌入在国家特定的文化、制度和社会环境当中,其他国家“最佳实践”在本国所能发挥的效能也会受到移植后的新环境、新系统的影响。因此,只有深入地理解国际经验背后的深层逻辑、配套措施和适用条件,才能更好地为本国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具建设性、创造性的借鉴。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基础研究体系建设、优化基础研究生态,迫切需要在一些重点问题上引入新思路、取得新突破,就此而言,意大利在促进基础研究发展方面的特色做法至少能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启发:

6.1 调整方式,建立对战略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经费采取以竞争性为主的分配方式,由于基础研究处于“创新链”上游,在当前我国大部分投入偏向中下游的背景下,基础研究在竞争中难以得到充足稳定支持。意大利为确保对国家战略领域基础研究投入,通过立法方式确保国家财政对公益性基础研究机构和大型科研基础设施的稳定支持。建议我国调整对战略科技领域基础研究机构和大型科研基础设施的经费分配方式,建立以政府稳定支持为主、竞争性科研经费作为补充的资助机制,为基础研究的持续开展提供相对稳定的经费保障。

6.2 多措并举,鼓励地方和社会力量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

意大利在建设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时,注重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地方政府也意识到科研设施建设和基础研究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提供了很大比例的资金。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由中央政府占绝对主导,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投入非常有限。为此建议,①重点鼓励经济发达省市增加基础研究投入;②探索设立多样化的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发挥中央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杠杆效应;③进一步完善非营利机构设立、捐赠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普惠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民生科技领域为突破口,以难以获得稳定资金支持的非共识、探索性项目为主,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

6.3 优化对基础研究的资助结构,加大对青年人才资助力度

青年人才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很多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由青年科学家取得,但是处在创新力高峰期的青年科学家竞争压力大,很难获得充足的经费资助。意大利近5年来将国家重大利益计划中青年专项的经费额度比例从5%提升至30%,突显了对青年科学家的高度重视,而且Telethon基金会等公益性组织也通过设立资助青年科学家的项目,有意识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目前我国已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但项目资助比例还相对较低。建议继续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牵头承担国家级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资助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给予青年科学家更多挑大梁和担主角的机会。

6.4 扩大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

基础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国际合作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应走在国际科技合作前列。意大利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特别是大型科研设施的国际合作,对保持在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培养和造就人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已建设了不少性能世界领先的科研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如空间站、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超级计算机等,但其对外开放程度还有待提升,应积极探索依托大科学设施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及交流的平台,用好先进科学装置助力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通过实验仪器、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发展。同时,建议拓展和深化中外联合科研合作,推动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更大范围、更加便利地对外开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参考文献略)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作者马宗文、卢阳旭。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转自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作者丨马宗文、卢阳旭

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意大利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特色做法及启示)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