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工作经常开会,这样有多大意义?(体制内天天开会)

在体制内工作经常开会,这样有多大意义?(体制内天天开会)

碧翰烽/文

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

这是不少地方和单位的真实写照,也是不少领导干部的真实写照。

开会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有很多工作需要讨论、研究,需要安排、部署,需要督导、落实。每一步都离不开会议的作用。

1:开会是为了讨论、研究,形成共识。要制定一部法律,出台一项政策,推进一项工作,都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充分讨论、争论,从而形成共识,以确保法律、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从这个角度上讲,广泛深入的开会讨论、研究,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在这个方面,开会的范围可以更广泛一些,比如多邀请群众代表参加会议,让群众充分的发表意见;开会的深度可以再充分一些,比如让更多地方、单位和群众参与讨论,各抒己见。

就拿有些地方出台的电动车管理政策或法规,以及更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都可以多多开会讨论、研究,相信法规、政策制定的质量会更高。

2:开会是为了安排、部署,聚焦实干。有的开会最大的问题就是空话套话连篇,不知所云。一场会议开下来,不知道要干什么,不知道工作的重点在哪里。看起来一篇讲话或报告样样俱全,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

除了找不到重点之外,还有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干。有的会议只是要你干,只是要结果、讲责任,却不讲方法、讲路径,甚至于有的话还模棱两可,废话连篇。

有的讲话或报告像懒婆娘裹脚,又臭又长。为什么?就是找不到干货在哪里。有的数千字或数万字报告,真正有价值的干货,往往就是几百字可以讲清楚。

3:开会就是为了督导、落实,奖罚分明。现在有不少会议就是调度会、讲评会、通报会。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工作落实。

问题是这样的会议该怎样开?怎样才有效果?一是奖要奖到心动,二是罚要罚到痛处。两者不能偏废,都要做到分明。

有基层干部就反映,现在有的会议专门强调压实责任,这是正确的。但问题是从来只讲责任,不讲保障。责权利如何一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怎么做得到?

更有一些部门的职责任务,也甩给基层去做。同样是只字不提人财物保障,偏偏还要加大督导检查和责任查究力度。

所以,在一边强调问责追责的时候,也要同步加大奖励保障的力度。这样的会议也才会有真正的效果。否则,那些会议压力的传导,就可能滋生形式主义。

思考开会的真正意义,再来看看当下一些会议存在的问题,为何陷入了形式主义?就是唯开会而开会。

一者,为了贯彻而开会。简单机械地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开会了就是贯彻了。

二者,为了避责而开会。一方面落实上级压下来的责任;另一方面将自身责任转嫁到下一级,以减轻自身责任。一旦上面督查检查考核或问责起来,我已经开会讨论研究、安排部署和督导落实了。实在出了事,只怪运气不好。

三者,为了躺平而开会。有的地方或单位之所以热衷于开会,其实就是一种躺平。因为要落实、推进一项工作,是需要做很多实事的,有时候还要化解矛盾、解决突出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调查、研究、协调、调度。而如果只是开个会,那就简单多了,出席一下、念个稿子、发个文件。一方面将矛盾和事情转嫁给下一级,另一方面自己又做事了。其实到最后,什么事也没做,又似乎都做了。

四者,为了存在而开会。有些会议就是为了刷存在感。本来一个文件、一个通知、一个提示就可以解决问题,非要召集一大帮人来开会。有时候会议越是规模大、规模高,越是空洞无物,就是为了显示有这个单位、有这项工作。要不要做?怎么去做?其实并不重要。

另外,现在不少会议越来越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比如会议方案、会场布置、人员要求、文件材料、新闻报道、后勤服务等等,越来越比会议内容还要重要。尤其是会议的讨论、研究等互动功能在越来越淡化,简单的灌输成为越来越多的单向模式。

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著名的会议,解决过不少重要的问题。无论历史、现在与将来,会议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于如何召开会议、把会议开好?如何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