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南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如何从“相加”到“相融”(党建引领新基建)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具备内在规律性和现实必然性,开辟了双向互动和双向赋能的融合互促发展道路,将强有力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在理念、方式和效能上优化提升。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方世南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方世南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如何从“相加”到“相融”(党建引领新基建)

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基础建设,新基建与多个应用场景结合形成的“数字土壤”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创新性发展以及助力赋能基层治理提供了良好机遇。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对新基建的具体落实起着重要保障作用。新基建与基层党建工作从“相加”走向“相融”的有机融合互促态势,必将为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赋能,强有力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的积极作用

集数字化、信息化、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性于一体的新基建,通过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不仅是互联网思维在党建领域的运用,其“新”也包含科学的组织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等对新基建的补充完善。两者的融合互促决不是简单相加、生硬组合以及机械叠加,而是在内在规律性和现实必然性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中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的过程。

01

新基建对基层党组织的提升性功能

新基建通过数字化建设使得基层党建工作不再只停留在数据整合汇总等层面,而是以互联网思维开启了基层党建工作新时代,借助新基建中大数据技术的溢出效应,为基层党建工作带来质的飞跃。

一是新基建以智能化的思维方式助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多样化和规范化,实现党建数据信息的智慧使用,有力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互动性和精确性。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对党组织和党员数据进行智慧化分析,通过算法逻辑深化主题教育学习在教与学上展开互动,提升主题教育学习的成效;党员干部可以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导网络舆论,抢占党建宣传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人民群众也可借助互联网渠道表达合理诉求,让“网上群众路线”在一定程度上走得更好,从而促进党的基层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

二是新基建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新基建的理念在党员干部心中扎根。新基建是未来大国角力的战略制高点,会以强大的融合能力和超越时空能力形成和丰富一些智能社会场景,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在未来的战略能力,而且促使党员干部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发展新基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意识统一到新基建上来,克服本领恐慌,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利用先进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展现党员干部不断学习的良好形象,有利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02

基层党组织对新基建的保障性功能

新基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对传统基础设施效率的提升等需要一个过程。但可以预见的是,新基建发展变化快,面临很大的市场不确定性,衍生出的新事物如AI辅助医疗等很难沿用传统的监管思路,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立足长远,创新理念,注重发挥多方合力,严控风险,对新基建的投资体量合理规划布局,从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政策引领、统筹规划,充分释放市场的内生动力,为新基建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

2020年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随后4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指出,“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民生基建成为一项紧迫性议题。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节点,加大民生基建下沉到基层的力度,对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新基建所包含的基础设施产品中混合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三种属性,具备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属性的产品中对接了不少下沉到基层的关系民生的项目,在基层党组织的保驾护航下,有助于做到新基建在具体落实中的资源共享、流程优化和效率提高。

03

新基建与基层党组织在价值目标上的共通性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通过连接不同地区、不同民众和不同服务,实现物品的传输,使人们获得公共服务,其本身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新基建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形态,其公共性同样不容忽视。

实现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赋能是新基建的一个重要目标,从这一点来看,新基建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的使用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原有经济形态下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提升公共服务的生产效率,拓宽公众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数字经济借助数据化的思路与理念,将共享理念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使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能够扩大服务半径,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和高品质的需求。例如,借助5G技术使远程会诊系统稳步推进,进而使落后偏远地区的重症、危症患者得到在线问诊和救治指导的机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更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和使命。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细胞”,同人民群众有直接的接触和经常的联系,为党的组织体系得以形成提供保障,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党的路线方针任务的保证。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和新要求以及致力于打造具有集群联动性质的高效务实、先进坚强的基层党组织的价值诉求,是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人民群众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先进性、始终重视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现实彰显。

总体而言,新基建与基层党组织在价值目标上具有共通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新基建和基层党建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现实可能。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助力赋能基层治理的体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其中首次增加的“科技支撑”新表述,凸显出科技因素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到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新基建中的数字逻辑本身就具备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突出优势,将其融入党组织各项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在理念、方式和效能上的优化提升,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1

促进治理理念优化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有着特定逻辑。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其建设指向主要是如何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而服务群众。党以强大的政治定力始终把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方向,是社会治理的领导者和核心主体,超然于各种治理主体和治理力量之上组织和领导着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近年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也日益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趋势。新基建是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重大契机,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有助于使市场、企业等逐步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成为重要的服务提供者,进一步打破信息不对称和社会层级划分的困境,使多元治理特征更加凸显。新基建中各要素的深度结合可以迅速将各类型的治理主体聚合在一起,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也再次明晰了治理与管理之间的界定,这就内在地包含了智慧化治理理念的运作生成逻辑,推动着传统管理式的、单向式的、固版式的理念向智慧化治理理念跃升。

智慧化治理理念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多样性的治理模式,使多元主体在遵循治理运作规律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应对基层治理中面临的困境和各类主体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智慧化治理理念也有助于多元主体时刻注意到大数据应用的社会平等性,使人们可以获得更多平等享受人工智能福利的机会,共享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时代带来的发展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智慧化治理理念有利于破解基层形式主义困境,以智慧化的方式明确“权力清单”和“工作清单”,使基层干部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处理更为紧迫的事项,从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切实为基层减负。

在原本工作中,各种信息的收集汇总、整合分析等占用了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而依靠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平台等工具和资源,可以大大提升基层治理在资料挖掘、汇总和分析方面的能力,为基层高效处理海量数据提供了现实进路。智慧化治理理念不仅使基层党组织能将节省下来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提高统筹社会治理的战略性能力、对技术要素的整合与开发能力,而且又能通过智慧化的手段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和治理组织之间的协同参与,提升多元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关联性、精确性与动态性,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处理好治理对象差异化和治理区域宽泛化现象。

02

推动治理方式转型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将大数据的特有算法运用到治理中,将各项信息化应用和数据精准融合,为基层的智能化运行搭建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精细化和动态化方向发展。精细化治理导向往往可以打通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又为风险预警、应急处理和问题研判提供了依据,能够对现有的治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判和防范,推动治理方式由被动式治理转向主动式治理。

后疫情时代,基层党组织将进一步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对数据的横向打通和纵向下沉。全网大数据资源的广泛应用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动态监测信息,将基层的相关数据,包括动态、静态、宏观、微观等及时收录下来,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基层党组织的相关决策提供相应数字支持,形成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全周期”管理意识,这对实现事中的控制、事后的反思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03

提升治理效能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科学、智能和高效,优化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新基建能为治理主体有效排除人为因素对数据分析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稳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基层党组织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厘清各项数据间的关联性。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处境下,基层往往要面对诸多繁杂事项,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有助于提升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对复杂事务的应对能力和各治理主体对外界事件的敏锐度,从而有效应对已经面临的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二是新基建是对传统静态智慧城市、静态智慧社区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有效应对,它所具有的时空动态性将成为下一阶段智慧城市等建设的重点。这一特征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了动态数据支撑,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群众的真实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以智慧医疗为例,VR智能导诊、刷脸挂号、扫码取药等打破了时空限制,为一些不能出户的老人提供了便捷,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数字化服务有助于突破多个阻碍信息沟通的壁垒和层级制约,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一体化的共享平台,使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协同联动中实现多向交流治理信息、多方沟通治理举措的效果。多头互联和多层协作的合作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基层的执行力,形成基层在设施共建、产业共兴、信息共享、生态共保、文明共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态势。

方世南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如何从“相加”到“相融”(党建引领新基建)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就可能看不到我们的新鲜推送了!

请将我们设为星标,点亮在看点赞,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8月第4期

原文标题 |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如何从“相加”到“相融”(微信有删节)

作者 |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方世南

新媒体编辑 | 司文君

原文责编 | 司文君 罗婷

作图 | 王嘉骐

声明:《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

方世南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如何从“相加”到“相融”(党建引领新基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