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护士科研创新能力强:护理技术、器具及信息化创新发明达千余项

上海护士科研创新能力强:护理技术、器具及信息化创新发明达千余项

今天是第112个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改善护理服务”。今年,也是上海市护理学会成立一百周年。上海市卫健委今天召开的上海市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大会传来消息:目前,上海市注册护士11.13万人,本市护理质量指标名列全国前茅,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市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注册护士11.13万人,实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7.39人,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49人。

申城护理工作者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全市护理系统喜获12个国自然以及国社科护理项目,2个护理项目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3个护理项目获得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全市护理人员在护理技术、护理器具及护理信息化创新项目已达到千余项。

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结合主题教育,护理部就护理专业发展、人才梯队建设进行调研,出台相应支撑体系构建。

上海护士科研创新能力强:护理技术、器具及信息化创新发明达千余项

“尤其是作为大型三甲医院,要思考护士应该承担什么角色,除了爱心、仁心这样的基本职业底色,现今的护理工作者还应在专业上有突破、有引领,给患者带去更好的护理服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玉侠告诉记者,护理学科发展也对护士专业提出更高要求,以中山医院为例,对全体护理梳理了至少有两条护理科研路径:第一,自己牵头研究,开拓护理新技术,做厚护理内涵;第二,参与医生的临床研究。

当前,中山医院有270名左右的护士获得GCP药物临床试验证书,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这仅是护理工作者从事临床科研的一个缩影。

张玉侠表示,护理科研从根本上来说,最终将造福广大患者。“比如我们有护士投入肝移植患者手术后的相关科研项目。这类患者手术后会需要吃很多药,会有疲乏、失眠、感染、呕吐等多种情况出现,光一个呕吐,患者就会非常难受。我们护士就投入手术后症状变化的轨迹研究,发现相关预警与改善策略,扩大精准用药的依据,建立更详细的量表,去改善患者手术后的这段体验,更希望为长期快速康复寻求一个更优策略。”

上海护士科研创新能力强:护理技术、器具及信息化创新发明达千余项

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全市护理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复旦、交大、同济护理研究生学位点评估均获得A类项目,特别是复旦大学取得了A 。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改进,7个护理项目入围国家护理质量改进提灯项目,获奖数量为全国前列;在国家护理质量管理平台中,本市的护理质量指标名列全国前茅。

对下一步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卫健委副主任虞涛表示,本市将推进以专科护理为核心的护理能力提升,强化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拓宽护理人员职业通道,将护士薪酬待遇、奖励评优等与岗位挂钩,向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并切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合法权益。

对标护理服务新业态,本市也将及时制定护理新业态服务标准,抢占上海在国家护理行业的新赛道;全面推开智慧护理、“互联网 护理服务”,推动护理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对接城市人口需求,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高质量护理服务。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图:受访方供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