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实施思政教育品牌工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实施思政教育品牌工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各学校广泛开展“一起画中国”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实施思政教育品牌工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进课堂,强化课堂教学的体验性与实操性。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实施思政教育品牌工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第二实验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活动月系列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实施思政教育品牌工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第二幼儿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

近年来,内蒙古教育系统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使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着力培养具有深厚民族团结基因和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奋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全区大中小学校一体化开展滴灌式启发教育,抓好“石榴籽育人工程”“北疆教育心向党”“开学第一课”等教育品牌工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在前、作模范

2021年内蒙古全区教育系统先行先试,一体化、分阶段推进《关于在全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5年行动计划。2023年对照《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细化了11项具体举措,与5年行动紧密衔接。3年来,全区重点在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走在前、作模范,形成“抓手有形、受众有感、育人有效”的内蒙古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对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24项重点任务台账(9项牵头任务和15项配合任务),细化举措、定期调度、盯办落实。2022年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明确年度重点任务,作为教育工委书记承诺项目狠抓落实。2023年将“石榴籽育人工程”和“北疆教育心向党”一并作为书记承诺项目,指导各地各校布局140项重点项目,精选21项重点宣传优质项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地各校党委重要议程、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履职、班子考核和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指标体系。相关做法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并连续2年在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全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从课程融入、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组织保障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夯实育人成效。

2021年起,内蒙古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干部教师培训必修内容,设立4~8学时,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教师育人本领,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前教育阶段配发幼儿系列主题教育绘本,开展“一起画中国”“唱支歌儿给党听”等活动,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中华的情感。小学阶段开展升挂国旗仪式等活动,增强国家认同。初中阶段率先使用教育部《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开展民族团结好故事演讲等活动,增强文化认同。高中阶段全面开展“学党史、铸丰碑”等活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率先开设高校“铸牢”系列必修课,建设全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研究中心,推进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创新,培养学生担当大任的使命意识。

按照总体规划,教育厅根据不同学段制作了25集石榴籽育人小课堂和配套原创歌曲,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展播,并通过《德育学堂》节目向全国中小学推广。

《石榴籽育人小课堂》是引导各族师生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有形、有感、有效深化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实践。小课堂邀请了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全区思政课名师及中小学校长代表等全程指导,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多轮审定,历时7个月打磨拍摄完成。视频共25集,分为幼儿组、小学低龄组、小学高龄组、初中组、高中组5个组别,每个组别5期节目,每期5~8分钟,每组视频配有一首原创校园歌曲。

其中,幼儿阶段重在培养爱祖国、爱中华的国家情感,制作《我爱祖国》《中华民族一家亲》《童心向党》等内容,让幼儿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小学阶段注重增强国家认同,制作《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心中的中国红》《横竖撇捺里的中国》《塞外呐喊》等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阶段通过名人上思政课的方式,制作《让文物说话》《热血篮球梦 灼灼爱国情》《信仰的颜色是中国红》等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高中阶段重在增进政治认同,制作《一脉相承 文化星火》《红色的信仰》《砥砺前行 今朝梦圆》等内容,引导学生建立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视频充分融合教育性、趣味性、故事性,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用易懂的语言、新颖生动的方式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用学生视角抒发爱国情感,让学生在观看中动心、有感、共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润物细无声,将爱我中华的种子厚植于幼儿和青少年心中。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地各校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将视频及歌曲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党(团)日活动、校园文化生活等,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循环利用,做到常学常新。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分享活动。通过开展“石榴籽”故事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比赛、国旗下的演讲、诗歌朗诵、情景剧表演、观后感分享会、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自发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

2023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对教育情况进行中期调度调研评估。各地各校基本完成了打牢基础、巩固提升阶段的任务,转入常态长效阶段,师生满意度较高。

推动铸魂工程落实落地

每年新学期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全区大中小学同上主题为“信心满怀向未来”的开学第一课,深入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实落地。

开学第一课邀请著名科学家、专家学者、党史名师、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人物,走上讲台开展教学,穿插歌舞、情景剧、电影片段、互动提问等形式,以“云课堂”方式与全区大中小学生同频互动,以师生听得进、能接受的方式,生动展示内蒙古各族人民手足情深“一起走过”的历史、安居乐业“一起生活”的现状和团结奋斗“一起实现”的历程,激励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师生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心怀信仰,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2023年,聚焦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深入实施石榴籽深化建设工程,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面向全区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北疆教育心向党”、中华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育人载体资源,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抓手有形、受众有感、育人有效。

聚焦抓手有形,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全区布局6个研究基地、3个教师培训基地、14个研学实践基地,评建了27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校),成立课程思政协同教育中心和专家智库,设立46项专项课题,全方位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载体。

聚焦受众有感,在全国率先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必修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石榴籽育人小课堂”“德育学堂”,开展“举家诵经典”、中华经典诵读巡演等育人活动,多元化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格局。

聚焦育人有效,按照学段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设计育人内容和形式,通过开展“讲故事、知中华”“国旗进班级”“学党史、铸丰碑”“青春告白祖国”等活动,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分众化教育。深化民族班办学模式改革,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示范班、示范宿舍,印发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指导意见,组织校园文化建设专项摸排整治,使“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各族师生心中深深扎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教育厅联合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指导意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突出四史教育;突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宣传教育。规范校园环境标识;规范校园互联网管理;规范校园文化活动。

全区先后评选12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建示范校,建立12个青少年研学实践基地、27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校),组织开展“红色地标我打卡 思政课堂走起来”活动,挖掘各地丰富社会资源,打造上百个红色打卡点。利用重要节庆日、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目前已有7所高校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其中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结合学习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教育厅联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将“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融入其中,在校园内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提升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氛围。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不断拓展育人资源和空间。官网官微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等专题专栏,指导各地各校充分运用官网、官微、橱窗、校报、广播等载体发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宣传信息,营造浓厚氛围。通过主流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多渠道、立体式、不间断宣传引导《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和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及教学衔接、师资保障工作,回应群众关切,在社会面营造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同时,教育厅加强科研支撑,布局建设6个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宣传部、自治区民委制定基地管理办法,规范申报程序、明确职责任务,鼓励多学科共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等主题出版专著53部,遴选43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民族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专家库,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