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研究(管村治村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八年的时间,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仍未改变,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基本现状仍未改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保障。而组织振兴主体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核心和关键,因此,要解决好农村的问题,全面改善农村的面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

一、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意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群众中的“战斗的堡垒”,是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工作单位,是党的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所有农村组织中最具坚强战斗力和引领力的组织,是落实党人民至上价值观的基础。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

(一)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夯实党在基层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引领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证明,只有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带领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才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实践。而把人民群众组织、凝聚、团结起来的核心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牢不牢,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乎成败。

(二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主张的宣传者,是党的决定的执行者,是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领导力量,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动力引擎。只有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组建村“两委”班子,才能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凝聚起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力量,使他们投身到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去。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必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主心骨”来抓,突出政治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结构合理、本领够强、敢于担当的乡村振兴生力军队伍,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只有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领导核心,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乡村治理凝聚力量,不断增强乡村治理实效,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不同的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动员农民参加革命,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提供物质基础保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入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加注重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正是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我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实现了一步又一步的跨越,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越来越强,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也要看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依然存在组织松散、队伍不强、管理不力、监督不严和脱离群众等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一)组织松散

一是“散”。有的班子不团结,人心涣散,不能形成合力,开会开不拢,议事议不了;有的值班值守落实不到位,村干部工作“走读”,作风散漫,群众办事找不到人。二是“懒”。有的村干部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主要精力放在个人赚钱上,把村务工作当副业,工作简单应付、得过且过;有的村干部做事习惯性等、靠、拖,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软”。有的村发展思路不清、办法不多,难以跟上新时代新趋势发展;有的执行党的政策不坚决,对于有些问题不敢较真碰硬,工作上存在应付心理。

(二)队伍不强

一是党性意识弱化,政治素养不高。在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受社会思潮冲击,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只重利益不讲党性,对自己有利的就支持和拥护,对自己不利的就反对和阻拦。二是村干部素质不高,致富带动能力弱。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缺乏新鲜血液,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新方法学不好,也不想学,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三是党员干部观念守旧,创新精神不强。一些党员干部因循守旧,小农意识偏厚,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跟不上新时代新要求;少数党员干部缺乏长远眼光,只是应付当前,习惯按老套路办事,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闯创干”劲头不足。

(三)管理不严

一是没有管理方法。有的乡镇或者村一级层面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制度,未建立起党员管理、教育和约束的机制。二是管理不够严格。对党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重党员发展轻教育管理,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进行严格要求,导致党员和普通群众一样,在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站不出来、危难时挺不出来;党员教育流于形式,搞材料党建,不注重实效,只是应付检查。三是管理存在盲点。外出务工党员较多,大多是流动党员,很少回村参加组织生活,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很多都采取不管的态度,只要把党费收齐就万事大吉。

(四)监督不力

一是民主集中落实不到位。对于一些必须集中决议的大事,很少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去做,要么根本就不开会,要么就简化程序,只是部分执行。二是“三务公开”执行不到位。有的只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中的部分,公布内容不全面;有的公布不及时、不详细,甚至内容出现错误。三是监督机制只是摆样子。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财务监督委员会从未参与监督、也不想监督;有的村账务不规范,资金列支比较随意;有的村乱上项目,项目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五)脱离群众

一是群众观念淡化。群众观点树的不牢,群众路线践行不力,走访入户较少,很少和当地农民深入交流,不能全面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没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是公仆意识弱化。缺乏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把群众的事没放在心上,有时候群众来办事,总以工作忙为理由,拖着不给办,耽误群众办事。三是工作目标变化。现行的行政管理模式和考核办法,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和导向主要是应付上级考核和检查,而不是落在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上,工作陷入简单落实、材料应付,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三、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途径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农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关系到党的政策的落实见效,关系到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

思想理论武装是我党的重要法宝,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根本途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一是要重视理论学习。基层党委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把这项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学习要求,将学习效果作为村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要创新学习形式。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等安排个性化的学习内容,采用集中轮训、专题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学习形式,广泛运用网络、手机等传播手段进行学习。三是要整合学习资源。利用好农村远程教育设施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设施,选派有文艺特长的党员,将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进行改编,创作快板、歌曲、小品等,深入到村进行巡回演出,使广大党员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拥有了人才,才能拥有发展的主动权。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一是要选优配强支部书记。要拓宽选人渠道,充分挖掘村级人才资源,建好致富带头人、在外乡贤、高学历人才、退役军人等人才信息库,从中培养一批懂政治、懂政策、懂经济、懂产业的“四懂”支部书记;鼓励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实施“头雁工程”,选派优秀干部到乡镇挂任职,担任第一书记。二是要强化考核实效。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重点考核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平安建设等内容,加大德和廉的考核比重,更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升考核实效。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和评优评先挂钩。建立考核结果问责机制,根据考核的得分设立不同的问责等级,采取约谈、诫勉、免职等方式进行严肃问责追责,切实解决慵懒散等问题。三是要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保障正常的生活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活干事创业活力,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留在农村。

(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通过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能够使党员树牢共产主义信念,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把好进出关。深入落实发展党员六项制度,严格把好申请、考察、谈话、审查、公示等关口,发展高素质党员;及时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畅通党员出口,纯洁党员队伍。二是把好教育关。建立农村党员培训的长效机制,明确培训的课程内容,采用方式和经费保障,确保培训的常规化和规范化,探索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强政治教育坚定信念,加强素质教育预防腐败,加强组织教育凝聚力量,加强科技教育提升本领。三是把好服务关。加强对困难党员、青年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关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村务、党务的积极性,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加强制度监督执纪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是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四议两公开”和“三务公开”监督机制,定期组织对村级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可以采取查看记录、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是否按要求进行落实。二是强化案件查处。进一步加大纪检监察部门的巡察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覆盖到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全面排查所有的问题线索;对检查发现的、群众举报的问题线索,按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警示一批的原则,对查处的案件编成册子、拍成片子,广泛进行宣传,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

(五)加强服务型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农村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二是要提高服务本领。农村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把握党的新政策、新理论、新趋势,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不断提升自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断提高解决群众困难的本领。三是要完善服务设施。利用好、争取好各方资源,建好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便民高效,按照“群众需要什么,中心就提供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服务事项,充实服务内容。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不断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服务体系。

本文是笔者在乡镇挂职锻炼期间,对农村党建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之后的思考总结。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政策的执行者,是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力量。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人才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监督执纪和服务型组织建设,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建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不断开创农村新局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