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科研不能致富?山东一科研团队转让5亿“天价”专利分得4亿!

【综合讯】近日,一条有关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闻引发关注——山东理工大学一位教授的技术专利竟然卖出了5.2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天价,其中80%的收益(价值4亿多元)归这位教授所属的科研团队所有。什么教授,能让一个专利能卖5个亿?又是什么大学,能把4个亿分给自己的教授?有媒体近日揭秘了这个团队背后的故事。

5.2亿天价转让费:一个字值7000元

大陆央视30日报道,山东理工大学四号化学楼里,学术圈大名鼎鼎的毕玉遂正带着学生在一间三十多平方米的老旧实验室里做演示,他们将发泡试剂和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调和,最终放大成聚氨酯泡沫

谁说科研不能致富?山东一科研团队转让5亿“天价”专利分得4亿!

山东理工大学新型聚氨酯材料研究院院长毕玉遂。图片来源:大陆央视视频截图

聚氨酯泡沫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由于保温性能好,小到家里的沙发、床垫,大到计算机构建、汽车内饰、天然气管道、甚至航天器都需要用到。80多年来,发泡剂技术一直被发达国家垄断。传统的物理发泡剂已经更新四代,但仍然含有氯、氟等卤素。而毕玉遂研发的新型无氯氟化学发泡剂,不仅打破了国际垄断,更解决了很多人关心的环保问题,有可能摆脱氯元素氟元素的依赖。

氯氟烃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的破坏作用。《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公约规定,2030年以前全面禁止所有含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这意味着,淘汰氯氟烃势在必行。

由中国科学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中,新型无氯氟化学发泡剂未检测出氯元素、氟元素,而ODP(臭氧消耗潜能值)与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显示为0,大大低于目前使用的2代、3代、4代物理发泡剂,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和欧盟各国的相关标准要求,而且成本更低。

2017年2月28日,北京一家公司以5.2亿元的价格签署了一份重大科技成果的独占许可合同。

虽然在高校里,5.2亿元创价格新高,但是公司总经理刘鹿觉得这个价格是合理的、可持续的。现在他们正在建设一个10万吨聚氨酯发泡剂生产厂,未来将建设一个占地500亩的聚氨酯的产业园区,之后北美、欧洲是他们的主攻市场。

为了聚氨酯发泡技术的成功,毕玉遂足足花费15年。除了每年的大年初一,每天都会在实验室待上十几个小时。

事实上早在2011年,毕玉遂团队就初步掌握聚氨酯发泡的化学反应机理,但是他们一直不敢申请专利,因为一旦申请专利就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要进行公开,他们担心无法保护好这个技术。直到有一天,有窃贼入室偷盗毕教授实验室的数据,让毕玉遂意识到专利保护必须提上日程。

时任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学真说,发泡剂聚氨酯应用领域是一个万亿级产业,他当时对专利申请也十分慎重。考虑再三,决定给国务院写一封信。

此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组成“微观专利导航工作组”先后两次赶赴山东,展开调研。

在毕玉遂手机中珍藏了3年之久的微信群里,显示了当时研究人员的评价:经过初步检索,判断为革命性、颠覆性的发明。毕玉遂有了知识产权局专家的认可,并进行全球知识产权布局,顺利申请到专利保护。

毕玉遂介绍,“这两件专利就卖了5.2亿元,其中有一本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专利,大约有8万字,算起来,一个字就值7000元。”

多点雪中送炭 对“卡脖子”专利研发要允许“试错”

按照合同约定,5.2亿元天价转让费中,80%也就是4亿多元都归属于毕玉遂和他的团队,分20年付清,目前已有4000万元进账。充足的经费如同定心丸,让毕玉遂和团队毫无顾虑地投入到更多科研工作中。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是天价合同签订的核心人物。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正式出台,把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和使用权下放给高校,并规定用于奖励科研人员的转化收益比例从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而为了让山东理工大学的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2016年后,校方新修订科研政策,把团队的收益提高到80%,学校只占20%。

另据北京《经济日报》报道,毕玉遂感谢学校的支持,更感谢中国的政策。“4亿专利转让费,之前的政策一般是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进行纳税,最高纳税税率可达45%,算下来我要交1.4亿多元的税。”毕玉遂说,“但是2018年,国家出台了新政策,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一条政策,让我们团队少缴7000多万元个税。”

大陆央视评论称,随着中国各项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将看到更多的天价技术转让合同,也将出现越来越多的科技富翁。

北京《经济日报》则注意到,毕玉遂从事科研多年,在拿到4个亿前也有过多项专利转让,经济条件相对宽松,换了其他人,未必有这样的能力和毅力。中国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有严格规定,主管部门往往不敢把经费投给这种八字没一撇的项目,所以很多时候支持科研项目有点像“锦上添花”,越是拿过项目支持的、获过奖的,越易得到更多支持。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借鉴创业圈通行的规则,由政府设立“天使”项目,对部分卡脖子的专利实施特殊的项目申报和扶持政策,允许一定的试错。可能100个项目里成功1个,但一旦成功就有数百倍回报,足以抵消其他投入。科研支持要多点雪中送炭。(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