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我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省交通科研所开展科技攻关服务行业发展见成效

降雪又至,省交通科研所传来喜讯,该所研发的植物类环保型融雪剂推广已达到11400吨,将在我省今冬除雪防滑保畅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省交通科研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成果转化为目标,面向交通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以绿色公路品质工程、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依托科研项目自主研发绿色环保型材料等新型科技产品10余项,在全省公路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及养护运维等多个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既提高了公路建设及运营质量,又促进了前沿性绿色、科技产品的规模化推广,使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公路建管养运全流程。

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发展

2022年,省交通科研所共承担在研科研项目21项、新立项科研项目7项,其中“公路在役钢护栏防腐涂料及智能除锈喷涂装备成套技术”和“沥青路面高性能灌缝材料及智能化灌缝设备成套技术”2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列入“专用作业保障装备与技术研究” 方向前列,标志着该所面向行业科技需求和工程实际应用的科研攻关能力迈上新台阶。2022年11月,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在该所组织召开《公路钢护栏石墨烯复合防腐涂料应用技术规范》《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和《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三项地方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审查专家一致同意通过三项地方标准的审定。此外,完成“高速公路隧道自发光防火复合涂装材料研究与应用”“季冻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监测研究”等4项科研项目验收,另有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加速加载试验研究等3项课题完成验收资料提交省厅待验收。

今年,该所新立7项省厅科研项目,其中“液态环保融雪剂生产及洒布设备成套技术研究”“隧道表观病害智能检测设备开发及应用”等4个新立项目已顺利完成大纲评审工作,其余课题大纲评审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截至目前,“吉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加速加载试验研究”和“吉林省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控技术研究”等5项课题已顺利完成验收工作。

两年间,该所承担省内智慧交通建设项目共5项,包括省“互联网 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升级工程、通化市智能交通运输综合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通化国家公交都市验收技术咨询、四平市交通运输局四平市绿色智能公共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智能指挥中心)、四平市绿色智能公共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充换电场站)、四平市智能、低碳、绿色公共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加油加气站),为我省交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辅助。

成果转化推动转型升级

近年来,省交通科研所加快成果转化进程,锚定交通运输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全力推动植物类环保型融雪剂、玄武岩纤维类交通工程等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

为保证冬季道路行车安全,解决北方寒区冬季除雪技术难题,该所深入落实国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经两年多的深入试验研究,以融雪盐、本地环保型绿色融雪材料、高分子稳定剂为原材,成功申请环保融雪剂专利在省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产品在省内各个城际公路“多点开花”,通化、白山、延吉等城市的国省公路和高速公路均进行了普适性应用。当前,该所通过与地方企业联合,在长春建立起植物类环保型融雪剂生产基地及产品研发与检测中心,年产量可达10万吨;检测中心有17项融雪剂重要指标通过CMA认证体系,具备出具融雪剂全项检测报告能力,保证了植物类环保型融雪剂的规模化应用,也为省内交通运输行业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树立“榜样”。

钢护栏是保证公路交通运营重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现役钢护栏多采用镀锌防腐,环保性差、耐盐腐、耐久性均有所不足,养护成本高且无法二次回收应用。基于此问题研发团队经4年的技术攻关及比对试验研究,研发出适用于季冻地区的纳米复合防腐涂料。目前,该产品已在蒲烟高速公路07工区辅道推广应用25公里、吉草高速公路护栏养护工程推广应用30公里、鹤大高速公路(黑龙江段)三座大桥护栏养护工程中现场修复钢立柱5400余根。今年7月,在G202国道永双段双幅进行现场修复应用,长度20公里。应用单位反馈此产品应用工艺便捷,现场护栏修复效果良好。

为解决公路植树冬季防眩效果差,防眩板抗风性差、易折断,铝合金防眩网防腐层易剥离、易锈蚀等问题,该所依托省厅科技项目,历经2年多的时间,针对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防眩格栅反复进行产品遮光角计算参数、整体结构、截面尺寸、联结方式、表面涂漆品种颜色的优化设计,完成了全部理化性能试验,使之成为交安材料的“新成员”。目前,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防眩格栅作为新材料、新技术正计划在我省公路工程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该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所将进一步发挥科创体系作用,加强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对行业科技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加大管理及跟踪服务,加强横纵向联系,在基础设施、融合创新、安全应急、绿色交通及决策支持等领域布局重点研发方向,形成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来源:省交通科研所

作者:金辰光

编辑:柳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