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内控 – 基于流程和制度视角的内部控制实务(上)(内部控制全流程体系)

数说内控 - 基于流程和制度视角的内部控制实务(上)(内部控制全流程体系)

基于流程和制度视角的内部控制实务(上)

内控体系建设的实务中,我们常常说要从企业的流程出发进行内控建设,及要将内控融入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制度中,那么内控体系建设是不是就是流程建设?内控体系建设是不是就是制度建设?流程、制度、内控三者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将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剖析。

1、流程

什么是流程?流程则主要是对某个活动的过程进行描述,强调逻辑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输入什么,输出什么,如何转化等。《牛津词典》对流程给出的定义是:“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促使特定结果的实现。”

数说内控 - 基于流程和制度视角的内部控制实务(上)(内部控制全流程体系)

从《牛津词典》的定义可以看出流程就是企业为了完成一定的业务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动作的集合。这里我们强调两个名词:业务目标和动作集合。

每个流程都是有一定的业务目标的,它是这个流程所要达到的预期。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要安排若干人员采取一系列连贯衔接的动作,即每个人做一个或几个动作,这些动作环环相扣,串接起来就形成的一个动作链,这就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比如在采购业务中,我们的业务目标是为了将所需要的东西买回来,于是我们要进行(1)请购、(2)核对库存、(3)三家比价、(4)确定供应商、(5)合同评审、(6)合同签订、(7)仓库收货、(8)组织验收、(9)入库、(10)请款、(11)请款审批、(12)付款等一系列动作,从而形成采购流程。

数说内控 - 基于流程和制度视角的内部控制实务(上)(内部控制全流程体系)

2、流程与内部控制

在构成企业流程的动作中,我们可以分为两类属性:一类称为效率性动作,另一类称为控制性动作。

效率性动作是指为了完成这个业务所必不可少的一些动作;控制性动作是指流程中后续加入的防范风险的动作,就称为叫控制性动作。每个流程中都同时包括了效率性动作和控制性动作。比如在上面描述的采购流程中,(1)请购、(4)确定供应商、(7)仓库收货、(9)入库、(10)请款、(12)付款这六个动作就完成了采购的业务目标,因此他们属于效率性动作;而剩余的动作是为了防止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额外性活动,是属于控制性动作:比如(2)核对库存是为了防止多买货物,造成数量的积压;(3)三家比价是为了保证采购价格的合理,防止买贵了;(5)合同评审和(6)合同签订是为了防止采购中出现的法律纠纷;(8)组织验收是为了防止采购中的品质问题;(11)请款审批是为了防止不合理付款。

流程优化包括了不同属性动作的优化:效率维度的流程优化和控制维度的流程优化。前者是以经营效率为目标进行的效率性动作的调整和完善,往往由业务部门主导,就是我们管理上经常说的“流程再造”;而后者以经营管理风险为目标进行的控制性动作的调整和完善,由财务、风控等控制部门主导,就是我们所说的“内部控制”。所以,内部控制从流程的动作属性来看,就是基于风险维度的、控制性动作的调整和优化。

数说内控 - 基于流程和制度视角的内部控制实务(上)(内部控制全流程体系)

当然,效率性动作和控制性动作本质是一对矛盾体。效率性动作强调业务的尽快完成,因此它的目的是企业经营效率的最大化,但是带来的后果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最大化;相反控制性动作是为了防范企业的风险,因此它的目的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最小化,但是同样带来一个后果是企业经营效率的最小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