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思国有企业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高效的党建工作体系

(一)建立完善党建工作三年规划。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组织严密就会力量倍增,体系健全方能行动有力。公司党委应在充分调研,摸清家底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强化体系能力建设,统筹自有资源,集中优势力量,让党组织覆盖到公司的方方面面,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既要体现程序高效,也要讲究决策专业,让党组织说得上话,拍得了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优化基层党组织机构。本着“发挥作用、提升效率、提高素质、优化资源”的原则,压缩党支部数量,应并尽并,“小散弱”党支部变成“大集强”党支部,解决工作机构设置不统一、名称不规范、职能不聚焦、协调协同不够、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依靠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变“各自为战”为“并肩作战”,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努力实现党支部成为团结职工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目标。牢固树立一种“现场就是战场、岗位就是阵地、党员就是战士”的思想。

(三)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梳理党建工作“堵点”“难点”,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用生产经营管理成效来检验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量化考核指标,推行党务人员与经营指标挂钩的“一人一表一权一责”考核办法,拴住关键指标、压实重点责任,把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业绩考评体现在经营质效上,体现在组织整体活力上,体现在个人的绩效上,提升党组织负责人的政治使命感、责任担当感、绩效成就感,把党务岗位变成锻炼干部、提升能力、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探索基层党组织书记考评“飞检”制度,通过跨级飞检,让各层级人员对党组织书记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体检考核评价,评议出相对公平、科学、实际的工作绩效结果。在党组织书记述职考评的基础上,探索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工作满意度进行评议机制,形成倒逼和闭环管理,推进企业和职工的和谐。

(四)整体统筹规划干部培养体系。按照“培养人才、锻炼干部”的原则,修订完善干部使用管理相关办法,做好党建人才的储备。根据单位职工人数和工作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把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岗位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台阶;选拔政治素质好、熟悉经营管理、作风正派、在职工群众中有威信的党员骨干做党建工作,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企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特别是青年人才锻炼成长的重要渠道。如一个基层党组织,在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的前提下,选拔配备一位年富力强、懂党务善综合的专职副书记或人员,在人员搭配上做好整体统筹规划。牢固树立一个原则:是组织在选拔培养使用干部,绝非个别领导在选拔培养和使用干部。

二、坚持深度融合,增强党建工作绩效意识

(一)在机制上实现深度融合。建立党建和生产经营“同步、同频、同系”目标责任体系,把两者的工作绩效紧紧拴在一起。理清党政权责,既要明确抓业务工作方面的职责,又要明确抓党建工作方面的职责,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强。建立客观、科学、标准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结果运用机制,用制度体系的刚性优势转化为党建引领保障生产经营的质效。

(二)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深度融合。要解决党建岗位“辅助性”“躺平性和内卷性”的消极思想,需要在党建与经营的深度结合、渗透和贯穿上下功夫,要形成“矩阵式”“网格式”的工作格局,需要各层级干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特别是各单位的一把手。比如:加大对一把手党建工作的考核比例,一把手50%,专职副职80%;其次,强化各单位党建工作“负面清单”考核管理,形成交叉综合考评机制,倒逼思想融合。

(三)在实践工作中实现深度融合。开展“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主题活动,在政治引领功能,激发改革发展动能,提升经营管理效能,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赋能党组织。党建不能只成为生产经营的“影子”,要成为攻坚克难的突击队、弓箭手和先锋号,成为重点工作的助推器、动力源和主心骨。组织开展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立功竞赛、主题项目攻关等贴近生产实际的活动,通过“党建 安全、党建 生产、党建 质量、党建 设备、党建 管理”等等形式和内容,实现党建的深度参与和融入。

(四)在联合共建上实现深度融合。根据不同的业务范围,以“党建联合、业务融合、目标契合”为原则,探索国有企业“联合党组织”运行模式,在原有党组织机构的基础上,设立联合党组织,并赋予其行政业务“三重一大”审议决策权、共享资源调配权等专项权限;各党组织在履行主业主责的同时,又有利于协同、共享、调配更多高质量发展因素。另外,“联合党组织”开展不同党组织范围内的专业化协同解决问题、资源共享凝聚人心等活动,形成矩阵式联合共建网络,集中优势兵力协同作战,联合组建攻关组、突击队等,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解决瓶颈问题,通过党建共建达到成果共享。

三、聚焦基层基础,夯实国企党建工作根基

(一)牢记初心,凝聚党群合力。公司的改革发展,根基在职工群众,依靠力量也是职工群众,成果共享者也是职工群众。聚阳才能生焰,握指才能成拳。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群众谈话、组织问题排查、解决民生实事、畅通沟通渠道等方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职工“急难愁盼”的问题,增强广大职工群众对党组织的信赖感、依靠感和追随感,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为民初心和人民情怀,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有效激活职工群众支持、参与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二)自我革新,提升组织能力。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鸡蛋从内打开就是生命和重生,基层党组织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以公司利益、职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持续纠正问题,改正问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这样才能不断坚定党员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党组织不能成为应付检查的机器,要成为战斗堡垒建设的施工队。要从严整顿不合格基层党组织,坚持和落实行之有效的制度。从严把好党员的“进口”和“出口”关。党组织工作的成效要充分体现在政治功能保证上、组织能力提升上、职工群众活力提高上及生产经营质效提升上。

(三)严格制度,打造规范高效组织。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健全并落实支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不断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建立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加强支部阵地建设,确保基层党支部活动有场所、工作有条件、办事有经费。同时,厘清职能权责,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公司党委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各党支部进行相关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

(四)适应时代,运用好信息化工具。进入新时代,党组织基础工作在办法、手段、工具运用等方面应与时俱进,去繁就简,找基准、定基调,标准化执行。重点工作流程化,日常工作信息化。如:党建云的推广覆盖,电子化党费支持系统(在打通财务结算通道的前提下),党组织各种台账的电子化,党员积分电子化,优选适当的APP学习平台;建立日常管理沟通交流信息化平台;既便于工作留痕,又契合党员职工群众的操作习惯,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五)凝聚能量,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针对职工队伍结构的新特点和生产经营环境新变化,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深入做好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稳定人心工作,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大力挖掘基层先进典型,弘扬先进精神,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优良传统,用好用活各类《荣誉激励办法》,让职工群众有自豪感、归属感、认同感和追随感,汇聚强大的改革发展力量。

(六)聚焦主责,切实为基层减负。进一步厘清各级党组织的职能职责,聚焦主业主责,杜绝和减少一些重复性、形式化、空壳化的痕迹管理、文山会海、填表报数、多头督考、重复报告、多头请求等问题,让基层组织从疲于应付,空耗大量精力,服务生产经营和职工群众质效大打折扣的怪圈中解脱出来,把心思和行动投入到主责主业上。这既要公司党委层面的统筹谋划,更需要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的决心。

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

(一)全面从严治党要向基层延伸。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问题将演变成大事故。从党中央到基层组织再到每一位党员,管理监督都是一贯制的,都有PDCA闭环体系,但就一些国企案件来看,从上到下,均有涉及,所以全面从严治党的边界和触角延伸不够,基层关键核心业务的权责细分不够,基层监督权责不清晰,还有留白。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机构、业务、人员的优化,业务职能关联性强、管理协同性好的部门和人员应该分类纳入同一个党组织管理。

(二)要注重人本质需求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出现多样化、多变化和交织化。基层党组织要重视对业务价值、岗位价值和职工群众需求的研究分析,哪些会发生价值、利益和需求的矛盾,排查欲望需求大于岗位价值的风险点和短板,开展重点防控和监督,筑牢防火墙、堵塞漏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认认真真走过场,千篇一律搞形式。

(三)全面从严治党应上下同欲。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要上下联动,形成闭环,不能上面讲得欢、要求得严,开开大会,发发文件,各种虚头巴脑的检查组满天飞,所谓形成震慑,这样的震慑如果没有基层的互动,就形成了“狼来了的故事”,一旦狼真的来了,就是惊天大案。基层党组织要在“协同”和“合力”上下功夫,上下同欲,自上而下宣贯、自下而上联动,抓住人的本性来贯彻落实,实现“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生态。

(四)拓宽基层信访和诉求渠道。基层是组织的细胞,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渠道,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把最基层职工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反馈上来,但目前的信息渠道和方式单一,甚至没有合理通畅的渠道。应通过职工大会、党员大会等固定形式、信息化手段以及经常性的走访调研、座谈交流、问卷信箱等方式,收集职工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另外是要重视和慎重处理职工群众的诉求,让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五)重视发挥日常性监督利剑作用。从国企系列案件来看,案件具有时间轴点长期性、业务岗位综合性、流程管理交织性、干部队伍复杂性、干部使用带病性、纪检监察短视性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日常的、基础的工作中积累而成。所有监督工作都应在相对完整的体系中做到全覆盖和加强,不能临时性抱佛脚、搞突击,不能只追求流程合法合规,更要注重质量提升改善。在制度建设、责任追究、考核监督以及复盘评价等方面,要以严的标准、严的纪律、实的作风做好日常监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