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湖在江苏④ 丨传承弘扬水文化,治水兴水添韵味(江苏省幸福河湖)

“最江苏”导读

河湖是生态系统和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空间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水韵特色鲜明。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对于推动河湖治理保护方式变革,进一步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的关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江苏,提升人民群众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江苏”本期推出“幸福河湖在江苏”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水文化建设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撑。水文化所具有的孕育、教化、引领、凝聚、激励、传承、审美和规范等功能,决定了水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从远古流淌而来,江苏“水文化”厚重悠长。自古以来,江苏人善于利用大自然最美的恩赐,将水用于生产、生活和文艺创作等方方面面,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水文化。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江苏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奋力开创新时代治水兴水新局面,全面打造平安之水、生态之水、文化之水、发展之水,让江苏大地全面展现“水碧于天、河湖绕城、清波映村”的美丽景象,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增添水乡韵味!

传承弘扬

保护挖掘河湖文化和景观资源

扬州是运河文化的源头城市,也是唯一与中国古代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扬州文化与水相生相伴,千年水脉孕育了千年璀璨的运河文化。

近年,扬州对该市范围内重要水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共有重要水文化遗产533项登记造册。在保护水文化遗产的同时, 通过扬州水利文化展馆、水生态文明体验馆,全面展示扬州治水发展历程和水生态文明工作实践成果,填补了扬州水文化展示空白,开辟了水情教育新基地。

除了在硬实力上下工夫,扬州在提升软实力上也大做文章,通过开展“运河地标评选”“三年之约——征集你与大运河的文化记忆和故事”等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弘扬运河文化的热潮。

幸福河湖在江苏④ 丨传承弘扬水文化,治水兴水添韵味(江苏省幸福河湖)

2019年11月,苏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强调在坚定文化自信中让一河春水生机盎然,在加强传承保护中让一河碧水源远流长,在科学开发利用中让一河活水奔涌不息,在强化组织保障中让一河苏州水名扬天下,把苏州段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和世界运河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

苏州市高起点谋划,焕发运河新生机,放到全省大局中思考、站在高起点上谋划,紧紧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坚持文化引领、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等理念,在更高起点上争取更多资源,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文旅产业,让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

苏州市深入剖析大运河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梳理大运河伴生的风俗民情文化,进一步挖掘、充实和展示水韵江南文化精髓,全面展现东方水城的神韵风采。确保各类遗存“物”的真实、完整、安全,分级分类做好运河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深入实施苏州博物馆西馆建设等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科学开展苏州传统农耕技术、桑蚕丝织技艺、核雕等非遗文化保护工作,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强化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性保护。

全面贯彻“文化引领”要求,激起大运河活水,释放文化资源活力,解放文化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动能。苏州市推动大运河“文化 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和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融为一体,系统推进“三园、四带、十八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勾绘运河文化加工业物流、都市休闲等“五彩文旅画廊”。

江苏突出水历史、水文化的传承弘扬,深入挖掘水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着力彰显江苏水文化特色和水文化自信,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依托,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水治理的积极性,引领全社会形成“知水、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良好风尚。

治水兴水

大力开拓和发展水文化

近年来,常州持续加强对大运河水系等相关河道及沿线水利工程的管理,既保障了水安全、保护了水资源,又改善了水环境、弘扬了水文化,并赋予其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精心打造各级水利风景区,使其成为古城常州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常州市水利部门通过建立治水博物馆、档案馆、水文展厅等,打造集水利科普、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水利风景区,向市民传递水文化知识,提升景区水文化内涵。截至2019年9月,常州已创建了5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7个省级水利风景区,以自然、生态、文化为主导,本着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等理念,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造福龙城百姓。

依托水利风景区建设,结合河长制长效管理,常州市水利部门积极向市民宣传爱河、爱水、爱家乡的理念。同时,充分挖掘常州水文化资源,弘扬奋发进取、感恩信义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常州的文化自信。

幸福河湖在江苏④ 丨传承弘扬水文化,治水兴水添韵味(江苏省幸福河湖)

近年来,南通市先后荣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如此优异的成绩单,让依江傍海的南通在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中位居前列。“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描绘的正是生态南通的一个缩影。

“只要天气好,我们都在濠河边跑跑步,锻炼锻炼,很舒服!”每天清晨,不少市民都会选择在河边晨练,呼吸新鲜空气。绿树、青草、步道、休憩亭……现在,濠河边建起了一个个亲水景观,让市民走出家门就能欣赏到如画的美景。在南通市范围内,一批富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工程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如皋龙游河生态公园、海门蛎岈山海洋公园以及如东小洋口、启东圆陀角等省级水利风景区先后建成,在惠及群众的同时,使得南通悠久的水文化历史得以传承。

南通市还将水工程、水文化、水景观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道路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产业和环境共治、水域与陆域共治、城市和乡村共治、江河和海域共治、理念与行动共治,南通市水利部门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具有江海水乡特色的平原水网区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模式业已形成。

南通和长江、运河有解不开的情缘,古有范公堤、通济桥、唐家坝,近有张謇围海造田、治江建闸。保护水文化,加大加强水文明传承,也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南通将继续传承发展水遗产精髓,将深厚的水文化底蕴转化为水利发展的优势,力争打造“景观其外、人文其内”的南通特色。

江苏不断做大做强治水兴水这篇大文章,开发水智慧,保障水安全,取前人智慧开拓未来,大力弘扬和发展水文化,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信,系统推进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续写“水韵江苏”新篇章。

结合实际

水文化融入水利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依托洪泽湖大堤三河闸工程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治水文化的元素渗透到洪泽湖管理保护、开发利用、综合治理中;渗透到水利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中。

以水文化建设彰显行业特色。坚持水工程、水景观与水文化有机融合的理念,突出上善若水、以水育人、以文化人始终是水文化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苏省洪泽湖管理处围绕工程设施类水情教育基地创建要求,凝心聚力,统筹谋划,制定水情教育年度计划,深挖水情教育文化内涵,狠抓水情教育工作落实,展示了水利文化、凸显了行业特色。

幸福河湖在江苏④ 丨传承弘扬水文化,治水兴水添韵味(江苏省幸福河湖)

以水文化探索彰显水利担当。加强水文化建设要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将水文化理念、价值和功能融入到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架构、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人的职业道德建设中。近年来,江苏省洪泽湖管理处创新“党建 湖泊管护”实践,围绕幸福河湖建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水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弘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建闸精神,勇于担当、失责追责的治水精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勤勉精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让社会公众感受到水文化的精神力量。

以水文化宣传彰显社会价值。洪泽湖管理处积极组织志愿者进湖区、进社区、进校园,主动宣讲治水节水护水知识,运用今日头条、抖音等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水利建设的新成就、水文化建设的新成果,新建洪泽湖大堤南首标识、洪泽湖治水文化墙、荣誉广场,收集整理历代咏湖诗词歌赋,用镇水铁牛、众人合力打草坝、石工堤连等古今治水传说向社会公众宣传治水文化,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江苏将水文化与水资源、水工程结合起来,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把水文化融入渗透到水利现代化建设中,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与水利的公共服务中,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江苏水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推动江苏水文化建设工作。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江苏省政府网站、中国水利杂志、苏州日报、南通网、扬州网

小编:张君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