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投”模式下,如何推动投行业务发展?(投行业务发展思路)

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为起点,我国政府从2001年开始放松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管制,各大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将开展投行业务作为自身业务调整和开展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加大资源投入推动投行业务发展。

一方面,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日趋完善,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明显,以商业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方式很难适应新的社会投融资需求。加之国内宏观政策的不稳定性,也需要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投行业务以摆脱对存贷款业务的过度依赖;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综合经营已成大势所趋,国内传统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模式很难适应未来国际化竞争,商业银行需要不断积累综合经营的经验、进而实现综合化经营战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01

面临痛点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投行业务缺乏战略部署,产品结构、业务种类单一

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对投行产品的构建、投行业务的营运及风控模式等都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并没有长期的战略部署和业务规划,往往都是为满足客户需求在传统信贷之外派生出来一些融资产品,最终是服务存、贷款业务,并没有对投行业务进行战略部署实行专业化管理,从而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相对完整的产品线,不能使之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国内金融业仍实行分业经营和监管,这使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发展受到限制,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品种局限在企业债券承销、理财顾问、银团贷款等领域,而对企业资本运作、并购重组、创新金融衍生品等投行核心业务涉及较少。

(二)内、外部认知度低,投行业务意识薄弱

就内部而言,投融资创新业务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银行各大业务版块中仍扮演着配角,商业银行现阶段业务重点仍是传统信贷业务。大部分商业银行对投行业务的定位不清晰,没有挖掘投行业务的内在价值;从外部来看,虽然客户对财务咨询、资产管理、投融资顾问等业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投行业务起步较晚、成功案例有限,尤其如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并购重组等业务客户认知度低,对投行产品的信任度不高。许多商业银行提供的创新投行服务和产品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得到目标客户的认可或大范围的推广。

(三)传统的风险思维制约着投行发展,业务流程不顺

商业银行传统的风险思维更强调安全性、审慎性,而投行业务则更强调依靠专业技术和手段,对大概率事件进行研判而做出决策,同时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分散以获取超额回报。两种经营风险的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而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仍然用传统的风控手段和思维来评价投行业务,导致了银行内部创新部门和中后台部门之间产生严重的分歧和冲突,进一步致投行业务的审查、审批流程不顺,阻碍着投行业务的良性发展;此外,投行业务产品交易结构复杂多样,专业度高,涉及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往往难以精准识别,而国内商业银行受限于客观技术条件和人才条件,普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和风控工具,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较落后,加剧了投行创新与传统风控之间的矛盾。

(四)投行专业人才缺失,人力制度不健全

投行业务涉及知识领域广,专业要求高,业务涉及的信息量庞大且更新快,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必须要配备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受制于客观环境,从事投行业务的人员专业基础、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这些投行从业人员带着商业银行传统思路经营投行势必导致创新能力弱,缺乏系统的投行思维和战略眼光;此外,商业银行对投行业务部门团队的组织架构搭建、人才队伍培养、考核机制的等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健全的模式,制约了投行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发展。

02

如何应对

(一)转变投行定位、树立投行战略

要实现商业银行“新常态”下的业务转型,首先要一改将投行业务服务传统业务发展的定位思想。综合经营是未来商业银行适应金融混业的必由之路,商业银行存、贷、票业务已逐步显露出竞争乏力、无法支撑商业银行持续盈利需求的态势。随着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投行业务领域势必会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竞争的关键领域。因此管理层需高度重视投行业务发展,调整投行业务定位,加大对投行业务的资源配置,制定长期投行业务发展战略,充分挖掘投行业务的潜力,利用银行的资金、客户、机构、品牌等优势全方位支撑投行业务发展,将投行业务打造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核心业务,以投行业务拉动其他对公业务发展,与传统信贷品种逐步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局面,发掘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优化投行业务环境、打造联动协作机制

每一笔投行业务都不具有可复制性,需根据业务自身特点“量身定做”,因此投行业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联动作业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应首先在制度和文化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业务协调机制,为投行业务发展创造良好内部环境。尤其是审批、风险、法规、金融市场、会计运营、财务等部门要与投行部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发挥各自所长,集中力量解决问题。其次,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应充分重视部门联动工作的重要性,发挥总行管理层的统筹协调和推动作用。从全行整体发展和综合效益角度出发,促进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有效整合各部资源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最后,对一些时效性要求较高的投行项目,应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快速联动作业小组,并建立一套绿色业务通道,小组成员部门之间围绕项目充分沟通信息,快速响应,平行作业,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业务审查、审批效率,强化对客户需求的反应力。

(三)转变风险思维,重树风控体系,提高审批效率

首先,商业银行必须要转变传统的风险管控思想,充分理解和认识投行业务风险,要逐步树立既要敢于承担风险又要善于管控风险的风险理念,创立新型的适应银行综合化经营的风险文化。其次,商业银行须建立一套具有一定风险容忍度的风险管理体系,允许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获得相应的风险溢价,给予投行业务一定范围的灵活度并充分发挥和运用投行创新工具和手段规避、分散风险,增加盈利空间。再次,可逐步安排一些从事投行前台的专业人员加入风险管控队伍,鼓励其充分参与市场调查和同业交流,及时掌握市场热点和产品,加强中后台对金融市场业务的理解,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审批效率。最后,可持续稳健的投行业务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风险识别方法和风险管控工具,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识别和管控技术,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正以适应自身的发展。

(四)加大创新力度,防范创新风险

首先,创新意味着要敢于打破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风控模式、机构设置、人力管理模式的制约,建立适合投行业务发展的新架构和新制度。其次,在保障投行业务风险可控前提下,推行以点带面的形式,鼓励总行投行部或分支机构业务创新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并在个别分支机构试点,待取得一定成效后建立规范性产品制度在全行范围内推广。最后,总行范围内可建立一支投行创新基金,激励创新并对有效成果予以奖励。同时还可以从投行业务利润中提取一定金额建立投行创新风险金,规避投行创新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对投行创新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覆盖,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缓释。

(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投行业务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技术专、水平高、品行端的人才是发展投行业务的保障,商业银行应以投行战略发展的眼光来选聘和储备人才。首先,要打破旧的选人用人的思路,选聘投行从业人员应当以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具有积极探索市场的兴趣,具备发掘客户需求的洞察力以及具有较强统筹协调能力为出发点。其次,科学的机构设置和合理的授权是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用武之地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建立“事业部制”的投行专营部门,对某些业务和产品赋予投行部相对独立决策权,便于其及时把握市场机遇,迅速决策业务。最后,商业银行还应当在原有薪酬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促进投行业务发展的薪酬体系,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设计合理的差别性薪酬,保持员工的斗志和积极性,鼓励其承担责任和业务创新。

03

同业案例

天津银行:运用投行工具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2021年12月,天津银行主承销天津市首单公募“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大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能源租赁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碳中和债)”成功落地,发行规模10.29亿元;2021年9月,主承销全国首单租赁企业暨天津市首单可持续挂钩债券——“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可持续发展挂钩)”,发行规模5亿元。这两单产品对于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天津银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商业银行”的目标,通过“投行 商行”赋能客户“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市场实现发展,将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2021年,天津银行债券主承销规模合计1330亿元,同比增长351%,位列京津冀地方法人银行第一。主承销全国银行间市场首批高成长债券并实现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高成长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创设,主承销商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央企绿色永续票据(碳中和债),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信银行:投行思维打造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中信银行坚持“以投资的眼光遴选项目”的理念,凭借多年来服务实体经济积累的行业经验和产业思维,总结形成了符合科创企业发展规律的项目筛选标准,从传统商业银行关注企业静态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转变为更加兼顾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成长速度,以包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科学地看待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

中信银行秉着“利他共赢”的思路,围绕市场主流的产业资本、券商投行、私募股权基金打造了有助于业务良性发展的“朋友圈”,并以此搭建批量获客渠道。中信银行尤其认可主流产业资本对于企业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赋能作用,以产业链领航企业为核心,从产业维度不断加深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格局和趋势的认知,形成以产业链领航企业为核心的产业聚集性金融供给体系。

中信银行推出的“不止于信贷”的科创企业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了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融资和资本运作需求,逐步建立起领先同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具体而言,中信银行在科创企业发展早期给予关键性融资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整合能力,连接产业资本、私募股权基金、券商投行等金融机构,为科创企业搭建了财务顾问、资本运作、战投引入、财务规范和上市后资本市场融资等开放包容的金融服务生态,为科创企业提供了全周期、一站式、一揽子的综合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中信银行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已全面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医药医疗、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在行业研究驱动业务开展的策略下,有力支持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其中,国内某消费类锂电池企业的服务案例尤为典型,中信银行基于产业资本的引荐与企业建立联系,并从行业基本情况、产业发展趋势、技术路线演进、市场竞争格局等多维度对企业基本面进行了深度研究,将企业识别为核心客户予以重点跟进,并提供了“不止于信贷”的产品方案,在2019年通过科创企业信贷业务与客户建立初步的授信合作后,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为客户的高管及核心技术骨干提供了MBO置换融资、战略配售融资等服务,解决企业核心团队融资痛点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管理团队对于企业的控制权,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华夏银行:投行业务多点开花

2021年11月29日,华夏银行苏州分行成功落地江苏某股份有限公司并购贷款6.64亿元。这项并购贷款不仅是华夏银行在“商行 投行”战略转型中的又一项成功项目,对于补足石化产品供应短板将发挥积极作用,对促进我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并购业务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华夏银行的“商行 投行”联动在同业融资、顾问撮合业务、跨境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领域均有优异表现。

近年来,华夏银行审时度势,准确抓住时机,大力推进“商行 投行”的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公司金融业务模式从重资产、重资本向轻资产、轻资本转变,从做资产向做客户转变,从持有资产向资产交易、资产流转变。

在2021-2025年华夏银行新5年规划开局之年,该行持续深入持续推进商行 投行转型,向轻资本转型要效益。截至目前,这一战略已有优异表现,投行业务规模再上新台阶,新兴业务规模增长成为亮点。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投行业务规模4671.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56%,其中新兴业务规模达到2257.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04%。

04

解决方案

经济“新常态”下,面对经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更好地发展投行业务。那么银行如何创新开展投行业务,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呢?

“商+投”模式下,如何推动投行业务发展?(投行业务发展思路)

银联信独家出品的《投行业务模式及产品创新月度观察》每期针对监管政策、理财市场、财务顾问、股本融资、债券融资等各方面对投行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解读,可以为银行提供相应参考。

私信小信

免费获取以上样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