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转型 重在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银行风险控制数字化转型)

张炜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但由此带来的金融科技风险与安全问题不可轻视。

别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金融机构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金融要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增加普惠性,但必须做好风险管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马长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指出,在数字化趋势中,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数字金融,也就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业务能力,尤其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他认为,在数字化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防范合规风险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很重要。在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合规风险。例如,人工智能会表现出对女性、老年人的歧视,这会触发合规风险。在社交媒体时代,这种风险带来的冲击会很快被放大。

易观分析金融数字化高级分析师陈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商业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面临相应的创新业务风险与科技伦理风险。例如,通过技术赋能信贷业务,实现了线上化的智能评级和审批放款,但产生了数据壁垒造成的银企信息不对称、深度伪造引发的身份欺诈风险;科技伦理风险主要是来自信息安全、模型和算法等方面的风险,包括数据隐私泄露、网络攻击,以及模型不可解释、算法歧视等问题。

对于金融科技风险管控,马长峰指出,金融机构应从理念、人才储备和组织形态等方面去顺应数字化趋势。第一,要加强数字技术尤其是数字金融思维与理念的理解,这是领导层必须重视的。第二,加强对员工数据分析思维方式和能力的训练。第三,探索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因为数字化转型对组织形态可能产生新的要求。

对于监管层来说,必须注意宏观审慎框架。需要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研究和追踪,形成监管与金融机构发展动态的匹配,避免监管滞后或监管过严。

陈晨表示,一方面通过构建和新型风险相适配的风险管理策略,主动适应新技术、新要求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另一方面要围绕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挥、技术人才的引入和培养、科技伦理的治理等关键因素,兼顾创新和风险的平衡。

中小银行风险相对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银行的金融科技风险与大型银行有差别。马长峰指出,大中型金融机构有人才,而小型金融机构缺乏人才,使用数字技术没有规模效应,因此存在的风险是数字技术成本太高,在数字化时代面临数字技术的竞争压力。小型金融机构数字化依赖第三方的话,操作风险相对较大。

“中小银行在科技投入、人才准备、产品设计等方面,与大型银行的差距明显。尤其是经济下行阶段,更加考验银行的大数据运用、风控建模能力。”零壹智库金融组研究总监李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运用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过度依赖外部科技服务商,容易产生用户数据隐私泄露风险;第二,缺乏自主可控的风控体系,受限于自身科技实力,在线上获客、开展助贷业务等环节,倾向于外部科技公司辅助进行风控,存在一定的合规风险问题;第三,盲目照搬大型银行的金融科技系统,并未结合本土经营环境与特色场景,针对性地形成适合自身的数字化科技平台。

李薇称,鉴于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运用上的难点痛点,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涉及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隐私安全保护等领域。一方面,引导大型银行加快技术输出,引导其主动与中小银行交流合作,目前一批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赋能地方性中小银行;另一方面,央行牵头的各地金融科技试点项目,也有一批中小银行参与其中,使其对监管合规导向的认知更为清晰。

陈晨分析认为,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合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能力、管理水平比较薄弱,不良率较高。对比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及资金实力、技术能力更强的大型银行,中小银行需要建立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避免与大型银行比拼金融科技投入,应更多聚焦自身资产质量的提升,利用智能技术提升客户评级、资金流向监控、不良资产处置等信贷全流程的智能风控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