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不是拿本子简单的记录(时间管理不是拿本子简单的记录下来的)

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强不强,不仅要看在规定时间内,他的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创造的价值,还有他除了工作、学习以外,个人知识与技能是否增强,以及梦想实现的具体情况如何,这些都是评价一个人时间管能力的重要指标。

时间管理能力是具备结果导向性的,在我设计的《赢·效率手册》中,每年结束时,都会放上一张《人生电池图》,促使每个人去思考自己生命的电池电量还剩下百分之多少。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好像做过时间管,但又不太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其实,时间管理存在三个误区,正是因为这些误区,让你时间管理的能力无法显著提升,始终停留在皮毛阶段。

第一种误区,很常见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老板才需要进行时间管理,而对作为小职员或者还在校园读书的人来说,根本就不需要进行时间管理。

我有一位朋友,她在刚进入职场时什么都不懂,也就是所谓的职场小白,她的时间非常不自由,基本上都被老板安排满了,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办公,下班时间很有可能老板一个电话过来,她就要立即收拾好东西回到办公室加班,所以她每一天的时间都很零碎,但是在系统学习了时间管理后,尽管她的时间很零碎,她依然用这些零碎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新的职场技能,最终从职场小白进阶为职场女白领。

你干万不要忘记,所有的成功知名人士都是从职场小白开始的,刚入职场时,他们也是什么都不懂;所有牛人也都是从普通人开始的,在熟练掌握技能前,他们也在不断地练习。所以,时间管理就是一项越早掌握,就越早受益的技能,而且一劳永逸,终生不会忘记。很多人认为,时间管理就是把要做的事情记下来,一项一项去做好,这就是时间管理。比如遇到领导交办的任务或者自己想到要做的事情后就在小本上记下来,甚至买很多颜色的笔,根据事情的类别,换颜色进行记录。在做了这么细致化的事情后,他们仍旧感觉到疑惑,觉得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并没有提高。

我身边有位女孩,热要于记手账,甚至买了专门的手账本、手账笔、五颜六色的胶带和漂亮的贴纸,她每天都将手账记得满满的,但是她依旧在然地生活,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而做的那些事情、记录的那些东西并没有使她有很大的提升,她依旧在平凡的岗位上碌碌无为。

是她记手账的习惯不对吗?并不是,记手账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为什么她就没有成效,为什么还是看起来忙忙碌碌?其实她只是学到了时间管理的皮毛。时间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理论,如果你只把计划当作时间管理的话,恐怕也太简单了。你需要把计划、实施、总结、评估以及再次计划做成一个大的循环体系,这才是时间管理。除了普通人对时间管理存在着误区,高级管理者对时间管理也会产生误区,当你坚持时间管理方法到第21天,此时的你已经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每天花费固定时间进行时间管理规划已经形成了习惯!这时的你开始形成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并愿意开始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报名很多时间管理课程,向很多老师学习,并一味地模仿他们。

但是,你要清楚,时间管理能力是具备人格属性的。什么是人格属性?人和人的时间管理能力是不同的,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在时间管理能力方面趋于一致,要形成自成一派的风格。比如萌姐就有自己的时间管理风格,张三、李四也都有他们的时间管理风格,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盲目地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所以一定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基本的时间管理评价标准。

是我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我是一位创业者,目前是创业的第四年。这期间,我要带领着两个团队同步发展,每年至少进行100场演讲、阅读100本书、训练一项硬本领。那么,我时间管理的重要指标,就是我能否还能拿出时间来出版一本书。如果能够拿出来,一定是在顺利完成其他指标后才可以。这样,我就可以检验出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如果我一年能出版一本书的话,那么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就基本符合了我对自己的要求。大家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自测,比如做一次减脂塑身的活动,或者完成一项技能训练,说好一口流利的英文等,这都是可以检验时间管理能力的标准,大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来进行时间管理,而不是人云亦云。

在时间管理中最著名,也被人了解最多的就是 10000小时定律。我是10000小时定律的受益者,也是亲身实践过这个定律的人,所以我积极地向身边人推荐10000小时定律。

提到10000小时定律,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位著名人物。第一位就是10000小时定律的提出者,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他当年在研究专业的运动员和世界级的音乐家以及国际象棋大师的时候就得出了10000小时定律。10000小时定律在当时的情形下,并不是以管理学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教授认为如果想精修一项技能,比如说艺术、体育,都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当时他就提出了一项疑问:每个人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从各自领域当中达到巅峰状态?艾利克森教授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10000个小时就是一个基本时间需求,他还就越可能做到更好,并且在这个领域当中达到顶级水平。

第二位我想要分享的人物,大家可能听过一本很有名气的书—《异类》作者是格拉德威尔,2007年他出版了《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如果你想修炼到10000个小时,就需要不断地进行重复练习,练习越多,就越可能达到这个领域的顶峰。格拉德威尔在这本书当中提到过10000小时法则,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要完美地掌握某项复杂的技能,就需要一遍又一遍艰苦的训练,而练习的时间必须达到一个最小的临界值,这个临界值就是10000小时。我们需要恪守这个真理,但是却发现很多时候生活并不买账,可能不尽如人意。

社会上也有很多人质疑10000小时定律,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实践后,才会知道10000小时定律到底有没有用。

对于10000小时定律,有的人浅尝止,在遇到一点困难后就坚持不下去,然后就觉得10000小时定律的操作性不强;有的人甚至会直接说这个定律是个伪命题;有的人在看到10000小时定律这几个字时,刚开始会充满激情和斗志,有着迫切的需求和动力,最后却觉得自己不可能坚持下来,最终选择放弃不敢尝试;有些人在看到10000小时定律后,没有退缩,也没有半途而废,而是每天早上一起来就开始投会积极地调整学习进度,把控好整个学习计划。

问问自己哪些事情是可以坚持10000小时的?很多人觉得除了将吃饭、睡觉、玩手机坚持了10000小时以上,他们的人生还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坚持10000小时的。在这里我想让大家知道的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是坚持。只不过有些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这种坚持、训练的意识,也就是俗称的开窍早,但有些人开窍非常晚,所以没有坚持的意识,也没有坚持做下去的习惯。

然而,我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他是一位人力资源管理师,他说他曾经也为自己定过10000小时的计划目标,他希望成为人力资源领域的专家。他的10000小时是这样的,每天工作投入8小时,一周工作5天,这样在5年后他就达到了10000小时,但是在4年后,他依旧停留在人力资源的基础岗位,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他觉得10000小时定律并没有用。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这位朋友一样有着相同的想法,如果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定义10000小时定律,那岂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专家,人人都可以轻松拿到百万年薪?

10000小时定律并不能只以时间作为标准进行衡量,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确定10000小时定律到底有没有用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你不能及早地修炼人生的硬本领。

在人生电池图理论下,我们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一块不能再次蓄电池,过完了,过去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每个人一定要不断地反复问自己:我生命的有效周期到底还有多长时间。这个患考以及自问自答的反思,最好每周进行一次。不要等到每年年底或者年初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才意识到时间不够用。因为你必须知道,自己还可以拿多少时间,或者说多少小时来实现梦想。尤其是如果梦想远大的话,就需要去拥有实现梦想的时间基础。

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会有大把大把的可支配时间或者可控时间,比如90后或00后,每一天他们的精力会非常充沛,他们的体力消耗也不会太快,没有太多的烦心事,老婆、丈夫、父母、子女这些问题统统不用去考虑。他们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现在就是练就人生硬本领最好的时间。

可人往往就是这样的物种,他的意识发育成熟速度,往往远远落后于身体。也就是说,你现在空有体力和大把空闲时间,却不知道该怎么用,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等你慢慢步入30岁、40岁、50岁的时候,你开始懂了,想明白奋斗的重要含义了,可是身体、精力以及家庭状况却不允许你去奋斗了,你往往没有时间修炼你的硬本领了。30岁以后,不论是男生、女生,体力、精力都非常有限,动不动就缺觉,而且每天单位有一堆烦心事,家里面时不时还会出状况。

所以,职场硬本领要在人生早期就开始进行练习,一般来说,练习职场硬本领,如果想达到精通,你只能通过10000小时法则达到。无一例外,任何人想成为某一领域专家,都需要艰苦的付出,但是这种付出需要掌握技巧与方法。这就是大家觉得10000小时很难,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入手,或者觉得自己浅尝练习过,但没有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最重要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